中概股发展三十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 1992-2004:海外上市的助力主要是国企,背后有国家意志的推动,主要凸显当时中国融入世界的决心
- 2004-2014:主力是互联网企业
- 2014年后:主力是互联网带动的新经济,互联网科技对各行业赋能下所产生的新企业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热衷于赴美上市?
- 互联网创业是一项周期很长,风险很高的事业,所以互联网创业者需要谋求风险投资来化解风险,为企业家试错与失败提供更大的宽容度
- A股市场准入门槛高,上市流程漫长,而美股市场上市更容易
- 对于风投来说,在海外金融市场上市更易退出套现,不确定性相对会低一些
中国互联网巨头热衷于整合终端业务,尤其是消费领域,极少触及上游的芯片、基础代码、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业务,在257家中概股中,可选消费达到66家,按市值分布看,可选消费行业占比最高达57%,此外金融属性明显,技术创新偏弱,并且过去中国对终端市场的并购行为相对宽容,对纵深技术领域却鼓励不足,甚至很多领域,如航空航天、网络通讯多为非竞争性领域,准入门槛极高
大数据之父舍恩伯格直言:危险不再是隐私的泄漏,而是被预知的可能性
过去,美国股票市场为了吸引国外企业,往往会降低他们的上市门槛,简化一些审批程序,比如,不需要像本土公司一样提供审计底稿,可是,正由于门槛和监管要求更低,一些中概股存在财务造假和披露问题,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做空机构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