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教育内卷”?

终结“教育内卷”?

多数孩子的资质,都处在中等水平,而对这些孩子来说,应试训练毫无疑问就是能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所以,如今的现状是,公立学校虽然在大幅度减少应试训练,但是高中大学的录取和考核标准,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既然学校不提供,那家长只能花钱自己去买,在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给孩子多买点应试训练,这等于是经济条件相对好的家庭,给自己孩子开的外挂,而且价格越高,外挂效果相对较好,孩子成绩竞争的背后,也变成了家长们的财力的竞争,这时候,理性选择必然是少生精养,把有限资源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去,期待子女能在教育中杀出重围

孩子的内卷年龄不断降低,内卷范围不断扩大,补课成本不断提高,最后,养育孩子变得异常昂贵,这等于是给家庭增加巨大教育支出的同时,从侧面拉低了大家的生育意愿

1980年韩国教育改革失败后,将重心转向由高额辅导费用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通过组织公立学校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以降低课外补习,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公平问题

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是贫富分化导致分配不均以及教育产业化的结果,而不是根源

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教育毕竟只是一个消费品,这就决定了谁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即便限制了校外培训机构,也无法阻止资本向教育行业的扩张,无法改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只要顶尖名校的毕业生能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机会,而顶尖名校每年的招生数量又只占到全国考生的不到万分之一,那么工薪阶层就不会减轻对孩子教育上的投入,这种矛盾就会长期存在,而这困境的根源是在于一个阶层逐渐稳固的社会体系,教育扮演了一个带动社会上下流动的公平角色,可一旦有选拔,就有人会破坏公平规则,所以即使政府在政策层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但很可能依然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出现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如果普通学校出来的毕业生的待遇不会明显低于名校,不会有学历歧视性的用工制度,那么教育体系中选拔和竞争的作用就降低了,课外培训的需求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目前中国通过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来分别解决教育端和劳动端的失衡和错配,素质教育打破教育内卷,减少校外培训,职业教育解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问题

教育改革的困难之处,不仅在于教育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社会配套机制,更重要的是,改革的效果需要等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知道最终的结果,二十年时间,对于社会发展困难很短,但影响的却是整整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