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躺赢”

新加坡是全世界税率最低的发达国家之一,无资本增值税、无资本利得税,2008年还取消了遗产税,目前,新加坡的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仅为22%,与之对比,日本个税最高税率是51%,中国和美国是45%,而且,新加坡为属地征税制,属地以外的收入不征税,此外,新加坡还与中国、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签有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在新加坡,不仅对个人征税少,对企业征税也少,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是17%,并且缴纳企业所得税后,股东分红无需交税

新加坡还拥有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新加坡基建在全球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三,美国排名第十三,此外,新加坡还具有极佳的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新加坡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二,这代表新加坡政府对外资和本地企业基本一视同仁,在新加坡投资不会遇到朝令夕改的政策,而是稳定的预期

企业的撤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 市场: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全球非常难得的市场,其一是中国人均GDP目前仅有美国20%左右,如果能保持稳定增长,那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二,东南亚市场加起来虽然有7亿人,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不是一个国家,语言不同、法律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也不同,产品和创新都需要分别耕耘
  • 供应链:日用消费品以及服装等行业的供应链即便没有中美矛盾和疫情防控也会陆续撤出,这主要是受中国劳动力成本逐年提升的原因,而汽车、医药、高科技等行业的供应链情况则完全不同,从2019年起,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年度降幅高达20%,关停在华自主制造资产的美国企业比例超过10%,其余企业也在主动将投资从中国转向其他地区,在全球重新布局,这些企业从追求供应链的效率变成了追求供应链的安全可控,因为供应链过度依赖一个地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完整的供应链撤离时非常困难的,需要配套的企业一起撤离,但一旦完成高效配套后,那是没有机会再转移回来的
  • 研发与资本中心:其更多考虑的事稳定的法制、较低的税率、以及高素质的人才精英,任何企业的发展,核心就是人才,如何留住全球优秀人才,是很多跨国公司的重要考虑,优秀人才的最大特征是,他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选择,而政策的确定性、社会的自由度、与家人团聚的感受,都是选择里面的重大因素,如果无法提供这样的环境,那他们很可能会考虑离开,而这样的决定一旦做出,那么再回来的机会就会变得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