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中国企业家无法摆脱的“梦魇”!

国进民退!中国企业家无法摆脱的“梦魇”!

中国目前依然是政策性经济,政策是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但是政策的不稳定,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稳定的政策预期,是民营企业家做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的基础

改革要解决的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提高效率

理想的状态是,将绝大部分行业的市场逐渐让渡给民企和外企,借此提高资本利用率,利用它们先进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技术储备、经验教训、人才培选等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只有那些民企外企不愿碰的、注定亏损的、而民生又不可或离的行业,才有国家资本提供巨额补贴,进行运作

如今现状:本应后退的、低效的国有资本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资源、金融资源、政策资源,不断积压、吞并民企和外企的生存空间

净资产: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值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百分比数值越大,就说明企业自有资本的利用率越高,投资带来的收益越大,也就是说明企业的赚钱能力更强

国企的净资产收益率在1998年约为1.96%,到2003年达到10%左右后就开始停滞不前,而民企在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是14.97%,到2008年猛增至25.12%,2012年后中国步入经济下行周期,民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从2011年的28.5%下滑至2017年的19.6%,而同期国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从2011年的12.9直接跳水到了2016年的7.2%,随后的供给侧改革,也仅仅帮助国企回升至9.4%,与民企相比差距还是较大

虽然国企中有大量包含了国有民生服务类的产业,这类产业本身是福利性质的,但国企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则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已经不承担什么社会责任了

利润转化为净资产的比率,可以反映市场运营者的信心,企业如果将利润尽多转化为净资产,经济表现就会更好,说明市场对未来更有信心,反之经济表现则会越差,信心也就越低

民企的利润转净资产率从2012年的49.4%上升至2014年的峰值79.2%,随后便开始急速下降,到2018年利润转净资产率达到惊人的-199.5%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民营经济的定位都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坚定不移的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是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以及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