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34分钟,解决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基督,犹太,伊斯兰教的关系
- 古代阿拉伯歷史全集,合集,阿拉伯帝國歷史,先知穆罕默德生平,四大哈裏發,阿拉比亞,穆斯林,伊斯蘭教怎麽創建的,貝都因人,阿拉伯歷史,阿拉伯簡史,阿拉伯帝國怎麽滅亡的,哈裏發,阿裏
犹太教
亚当和夏娃: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将他们放在伊甸园中,但夏娃受蛇的诱惑,偷食了禁果,并让亚当也食用了,上帝发现后,对亚当和夏娃进行了惩罚,将两人逐出了伊甸园,他们最终成为了人类的祖先
诺亚:诺亚所生活的时代世界上充满了恶行,上帝愤怒了,下了40的大雨要毁灭天下一切有血有肉的活物,但因为诺亚对上帝十分虔诚,于是上帝事先吩咐他建造了艘方舟,带上家人还有食物动物等,躲过了洪水
亚布拉罕:亚伯兰(后改名为亚布拉罕)及其家族原居于乌尔,后迁移到哈兰,上帝要亚伯兰前往指示的地方,使亚伯兰成为大国,于是亚伯兰来到了迦南,并在那为上帝建了一座坛。在亚伯兰99岁时,上帝将他改名为亚布拉罕,并向他立约,要求亚布拉罕的的后裔中的所有男子都要接受割礼(割包皮),这样上帝会使他的后裔繁多,使他成为大国
(希伯来人:当初亚伯拉罕从哈兰越过幼发拉底河前往迦南,被早起迦南地区的人成为希伯来人,以为越过者,希伯来人并非自称,而是外国人为他们取的,早起希伯来人指的是亚布拉罕和他的所有后代,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使用犹太人代替了希伯来人的称呼,希伯来人也用作称讲希伯来语的人)
亚布拉罕有两个儿子,亚布拉罕的妻子撒莱不能生育,于是撒莱叫亚伯兰跟他的使女夏甲同房,生出了以实玛利,而到了亚布拉罕99岁时,上帝让90岁的撒莱生出了一个儿子,并要求起名为以撒,后来撒莱要求亚布拉罕赶走夏甲和以实玛利,于是他们被赶到了麦加。日后的阿拉伯人即是以实玛利的后代,犹太人则是以撒的后代
雅各(以色列):以撒和利百加生下孪生兄弟以扫和雅各,雅各用一碗红豆汤买了哥哥以扫的长子的名分,他在与上帝摔跤后,被上帝改名为以色列(意为与天使博斗者),他有十二个儿子,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犹大、约瑟等。以色列和他十二个儿子的族群就被成为以色列人
约瑟:以色列的儿子,他因为受父亲雅各的宠爱被同父异母的哥哥们卖到了埃及,其凭借解梦的能力被法老任命为维齐尔,其解梦帮助法老在大丰收时期为后面七年大饥荒做好准备,随后迦南地区也发生了大饥荒,其兄长来埃及买粮,约瑟和兄长们相认,并将家人接到埃及生活
摩西:在雅各带领家人移居埃及后,几十年内过着安乐的日子,但好景不长,当一位不认识约瑟的新王统治了埃及后,为了防止以色列家族过于繁盛,于是奴役了他们,并要求杀死所有以色列家族中的男婴,那个时候,一队夫妻生下了一个男婴,但不忍心他被杀死,于是将他放在尼罗河边,然后这个男婴被埃及的公主收养了,取名为摩西。摩西后来当上了埃及中的高管,但一次看见以色列同胞被欺负于是杀死了那个埃及人,于是被迫逃亡。公元前1250年,一天上帝出现吩咐摩西将他的子民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进宫见了法老,要求法老释放上帝的子民以色列人,法老不放,于是上帝降下了十场灾难,最后法老终于允许以色列人离去,但在放走以色列人后法老又反悔了,派人要把以色列人都抓回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来到红海前,上帝将红海劈开分出一条道路,摩西便带领以色列人逃离了埃及人的追捕,当以色列人逃离后上帝就把红海海水恢复了淹死了所有埃及人。上帝在西奈山单独回见摩西,颁布十诫和律法,并亲自将十诫用手指写在石板上
以色列王国:摩西带领族人回到迦南地区后,以色列的十二个儿子发展成了十二个部落,十一子便雅悯的后代叫扫罗,他在公元前1000年第一次将十二个部落联合起来建立以色列王国的人,第二代君王是扫罗的儿子,但时间不长,第三代君王是大卫,他是以色列的第四子犹大的后代,其率领以色列人夺取耶布斯人的城堡,并扩建城市定都于此,改名为耶路撒冷,第四代君王是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一座圣殿(也成为第一圣殿、所罗门圣殿),供教徒们朝拜上帝,到第五代君王,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因为所罗门晚年不忠于上帝,再加上所罗门在位期间大兴土木,造成民怨,罗波安登基后也腐败无能,于是以色列王国于公元前931年分裂
犹大王国:在以色列王国分裂后,北部十个部落自己建立了以色列王国,而北部的两个部落,犹大部落和便雅悯部落,延续了大卫的血脉,建立了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入侵,北部十个部落建立的以色列王国被灭,他们后来的踪迹就不好追述了,而南边的犹大王国存活了下来成为了亚述帝国的附庸,至此,犹大王国中的以色列人成为了延续当初以色列十二子部落的历史载体,他们被称作为犹太人,他们的信仰被称作犹太教
公元前587年,巴比伦帝国攻陷耶路撒冷,并将耶路撒冷城内洗劫一空,拆毁了第一圣殿,并将所有犹太人俘虏去了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38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帝国所灭,波斯帝国的古列二世释放了犹太人,并允许犹太人重返迦南地区重建圣殿,称作第二圣殿
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开始统治以色列地区,公元66年,犹太人发动了针对罗马帝国的起义,犹太人战败,第二圣殿被摧毁,公元131年犹太人再次起义,罗马军队再次攻陷耶路撒冷,几十万犹太人被杀,幸存者也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流浪,在各地四海为家,也遭到各种压迫和排遣
《塔纳赫》:犹太教第一部重要的经籍,其经过一段颇长的时间写成,从巴比伦囚徒时期到公元100年。《塔纳赫》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妥拉》,律法书,通成摩西五经,《先知书》,记录了曾教导和带领犹太人的先知事迹,《文集》,内容主要关于礼拜仪式、诗歌、文学、历史,《塔纳赫》共24卷,所以又称二十四书。基督教称之为旧约
基督教
弥赛亚:指受上帝指派,来拯救世人的救世主,弥赛亚是希伯来语,于希腊语基督同意,弥赛亚直译为受膏者,受膏是一种宗教仪式,由先知将圣膏油涂在候选者头上,确认此人是上帝所选中的人。大卫也接受过膏礼,成为以色列君王,在大卫建立的以色列王国覆灭后,犹太人相信大卫的后代中将会出现弥赛亚,他会带领以色列王国恢复大卫统治时期的辉煌盛世。基督教主张耶稣就是弥赛亚,因为耶稣的出现应验了许多旧约中的预言,伊斯兰教也认同耶稣为弥赛亚,称他为麦西哈尔撒,而犹太教则予以否认,并仍然在等待他们心中的弥赛亚出现
耶稣:公元元年,在加利利地区的拿撒勒城中,一位童贞女马利亚在没有同房前,天使加百利向她显灵,宣告基督的诞生,此时罗马的大希律王听说一位将来的犹太的王诞生,便要除灭他,天使警告了马利亚,于是马利亚带着耶稣逃亡埃及,直到大希律王死后才回到拿撒勒城居住。30岁时,耶稣接受了施洗约翰的洗礼,开始在加利利一带展开传道,有很多人追随他,他在信徒中挑选了十二位门徒,耶稣表示他是上帝的儿子,用浅显而生动的话语宣扬天国福音,并施行神迹,比如医疗和驱鬼。耶稣批评犹太宗教领袖的形式主义和假冒伪善,这些使得宗教领袖仇恨他,开始计划杀了他。耶稣传道3年的时间后,在公元30年的逾越节前夕,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耶稣和十二门徒一起吃逾越节的晚餐,这也是他的最后的晚餐,当时犹太教的领袖以三十两银子收买了十二门徒中的犹大(和以色列十二子的犹大不是同一人),将耶稣逮捕。犹太领袖将他交到掌权者罗马人手中,耶稣被罗马士兵鞭刑,后被判处死刑,最后在十字架上钉死。耶稣的死为人的罪付上了赎价,人与神之间的隔阂被除去,日后基督教以每年的这一天为受难日(圣周五,复活节之前的星期五)。耶稣死后妇女准备拿香膏涂抹他的身体时,发现耶稣的尸体已经不见了,天使向他们宣告耶稣已经复活了,日后基督教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位复活节(每年春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耶稣复活后,多次在门徒前显现,并要求信徒们将其的教导传到世界各地(也称大使命),四十天后耶稣就被一朵彩云接上天了
犹太人中不相信耶稣是弥赛亚的人就还是犹太教,时至今日还在等待弥赛亚的出现,而相信耶稣是弥赛亚的人就是早起的犹太基督徒,基督就是救世主的音译词
基督教的信仰:世人因犯罪而堕落,上帝派他的儿子耶稣来替人类受难受罪,死后复活再升天,正是耶稣替人类赎了罪,使得人类有机会上天堂得永生,但人类要信他,因为他是通往天国的道路
《新约》:新约和旧约组成了基督教的圣经,其中旧约就是《塔纳赫》,也就是和神旧的约定,但基督徒主要看的是新约,因为他们信仰的是耶稣。《新约》一共二十七卷,分为五大类,福音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大公书信和启示录。其中福音书记载的是耶稣的生平和教诲,福音书分为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
耶稣的门徒们在宣传这些信仰的过程中,在安条克这开始向非犹太人传教,非犹太人的信徒越来越多,大家聚集在一起就有了教会,在安条克这这些信仰者有了新的名字,叫做基督徒,而这里的一个主教第一次将这种教会称作普世教会,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信耶稣,因为耶稣救赎了全人类,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信,而犹太教则只有犹太人可以信,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犹太人才是上帝的选民,是他们的祖先和上帝建立了约定
君士坦丁:当时基督徒们生活的地区都是罗马帝国控制的区域,罗马帝国认为基督教是邪教,因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是多神教,信的是宙斯、马尔斯等,所以当时基督徒一直受到罗马帝国的打压,直到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信仰基督教,并颁布《米兰赦令》,根据这部赦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中成为了一种合法、自由的宗教,君士坦丁只是扶持基督教,但并没有将基督教设为国教也没有苛待其他多神信仰的合法宗教,君士坦丁是历史上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随着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的扶持,基督教快速传播,因此出现了区域性的对耶稣言行理解的不统一和经文记载的不统一,于是在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召开了尼西亚会议,即基督教的第一次大公会议,讨论亚流主义的问题(也就是业务是神还是人),教会制度仪式等,并最终敲定了《尼西亚信经》。到公元380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此时皇帝已不是君士坦丁)
东西教会大分裂:自2世纪开始,以罗马为首的西方教会和以君士坦丁为首的东方教会,因各自不同的教会、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在神学和教会的纪律等方面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在公元1054年东西方教会大分裂,西方的叫做罗马普世教会,明朝时传入中国,经当时礼部尚书徐光启与利玛窦等传教士讨论,将其信仰的唯一神称作天主(取自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直尊莫若主),即天主教,而东方的叫做正统普世教会,也就被称为东正教,东边的正统的教会
教皇:罗马主教,同时为天主教会领袖,教皇的拉丁文原词为Papa,原意为父亲,期初是信徒对祭祀、主教亲昵的称呼,4至5世纪时,在西罗马帝国Papa被频繁用于称呼主教,于是该词就转变为局限于称呼罗马主教
新教:随着当时教皇(天主教)的权利的扩大,普世天主教的影响力随之蔓延各地,财富扩充,以至于后来到了腐败的地步,腐败的原因其一是因为当时百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走进威严的大教堂不免心生敬畏之心,于是神职人员说什么百姓就信什么,其二,天主教的拉丁经文是只有神职人员才能接触到的,于是神职人员想怎么解释经文就怎么解释,更有甚者贩卖赎罪券。16世纪,作为罗马教会的祭祀的马丁路德质疑用金钱换取上帝的赦罪(即赎罪券),在公元1517年,他发表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纲论》),提出讨论教会的腐败问题,这也称为德意志宗教改革,由此诞生出了新教,即信基督教。新教的词源拉丁文 protestatio,意为抗议,源于公元1529年神圣罗马帝国宣布马丁路德为异端后所引起的强烈抗议。新教强调因信称义,天主教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罪人,一生需要不断通过做善事来补赎,通过行动来得到救赎,但新教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罪人,但只要信上帝,信耶稣就可以赎罪了。因历史发展原因,中文中普遍以基督教称呼新教,而罗马教会称为天主教
新教和天主教区分:天主教会在胸口划十字,新教不会,天主教有教皇,所有的天主教堂都在教皇之下,而新教则没有统一的大主教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都信奉耶稣,所以他们都是基督教(因为中文中基督教代指新教,也称基督宗教),他们的信徒都是基督徒,全都过耶稣的诞生之日圣诞节,他们也都相信亚伯拉罕,《塔纳赫》,而其中《塔纳赫》就是他们《圣经》中的《旧约》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追随者。穆斯林信仰唯一神安拉,伊斯兰教认为安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派遣了众多先知给人类,包括亚布拉罕、摩西、耶稣,而先知默罕默德是最后一位。伊斯兰教只相信《塔纳赫》中的《妥拉》部分,也就是只相信先知摩西的事迹,他们也认可耶稣,但不认为他是上帝的儿子
默罕默德:默罕默德生于麦加,中年时默罕默德时常在山洞里彻夜长思,在公元610年,当时40岁的默罕默德在沉思时遇到了大天使加百利,宣称真主选默罕默德作为最后的先知,不识字的默罕默德在大天使加百利的带领下诵出了《古兰经》。在公元613年默罕默德开始传教,但受到麦加当地权贵的威胁,公元622年,默罕默德和他的追随者迁往麦地那,随后又攻打回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