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联储不调整“准备金率“来应对通胀?为啥货币乘数的概念是错的?

为什么美联储不调整“准备金率”来应对通胀?为啥货币乘数的概念是错的?

准备金在美国历史上的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但毫无疑问都失败了:

  • 提供流动性:
    • 准备金不足是部分准备金制的原罪,只要不是100%保留准备金,那么没有一家银行能够幸免大规模的挤兑
    • 法定准备金率的要求属于一种行政要求,更像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手段,它强调行政干预而不是使用市场力量,这就会引发政治和利益的冲突,而且银行总有办法绕过政策要求
    • 1933年建立储蓄保险制度FDIC,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银行挤兑的可能
  • 控制信贷扩张的工具:
    • 30年代,美联储只能对成员银行进行准备金要求,但同时三分之二的商业银行不是美联储的会员,一半的总存款在美联储系统之外,美联储无法对它们进行控制
    • 20年代股市疯涨时,美联储对会员银行准备金的借贷有求必应,并且同时Discount Rate被设置成是市场上最低的利率,本质上准备金率的要求名存实亡
    • 美联储发现Discount Rate是一个更好的控制银行借贷的工具,通过调整这个利率,可以影响银行的借贷成本和利润,进而影响社会整体利率
  • 控制货币总量:广义货币总数 = 基础货币(准备金/央行货币)* 货币乘数,货币乘数 = 1 / 准备金率
    • 即使央行不超发货币(央行货币),但商业银行依然可以通过创造信贷来超发自己的存款货币,这也就是货币乘数的来源
    • 货币乘数不适用的本质原因:货币乘数的成立需要同时满足很多条件,比如要求银行将多余的准备金全部借出去、市场上有足够的信贷需求、人们必须把钱全部存入银行、银行必须严格遵守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要严格控制央行货币的发行,在08年美联储开始大规模QE后,货币乘数这个概念在美国已经不适用了
    • 通过准备金率控制货币总量不是很高效,并且美联储发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联邦基金利率更有效

除了市场因素外,准备金率带来的政治和利益摩擦也是其最终被放弃的重要原因,08年前,银行存在美联储的准备金不会被支付利息,但它们产生的利息大部分都转移给了财政部,这本质就是美联储用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购买国家债券,然后这些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又还给政府,并且当时银行双轨制下,只有会员银行受准备金率的限制,导致会员银行比非会员的周级银行成本更高,于是50年代有大量银行退出美联储系统,美联储就变得紧张,要求政府立法将所有商业银行纳入准备金范围,80年代法案通过后,但准备金率依旧没有发挥其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并且在08年后美联储开始向准备金支付利息加上20年新冠,美联储大规模QE,法定准备金率就被顺势取消了